台海网5月18日讯(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) 今年,厦门市将启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试点行动,并在3年时间内实现108个城中村治理全覆盖。
近日,中共厦门市委、厦门市人民政府印发《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,以扎实推进该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,建设平安幸福、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。
《行动方案》明确了厦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四个基本原则、三年目标任务,并列举了十项主要工作内容,规定了智慧管理专项和五个保障举措等内容。
2023年重点打造样板村
《行动方案》按照“一年试点、两年攻坚、三年全覆盖”的时序安排,自2023年启动试点,利用3年时间实现108个行政村治理全覆盖。 社会民生网
2023年是打造样板年。筛选条件较为成熟的25个城中村作为治理试点,精心策划治理项目,打造首批精品村。其中,思明区2个、湖里区3个、集美区4个、海沧区4个、同安区6个、翔安区6个。各区在试点村中挑选2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治理,重点打造为样板村。
2024年,提升推广。适度扩大治理范围,推动40个城中村重点治理建设。其中,湖里区3个、集美区9个、海沧区3个、同安区15个、翔安区10个。
到2025年,全面完成。推动剩余43个城中村治理。其中,湖里区4个、集美区8个、海沧区3个、同安区19个、翔安区9个,实现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全覆盖。
打造“15分钟便利生活圈”
《行动方案》详细部署了十项主要工作内容,涵盖治理规划、道路提升、市政提升、消防安全、环境提升、公共服务、产业提升、文化传承、社会治理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。
在道路提升方面,将提升城中村公共道路建设标准,具备条件的道路实行人车分流。整治城中村路灯管线,不留照明盲区。
市政提升方面,要按标准配建垃圾收集点、转运站,完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,因地制宜配建公厕。增设片区供水加压泵房,更换老旧供水管道。整治更新老旧燃气管线,扩大城中村燃气管道覆盖范围。
环境提升方面,将开展集镇、城中村环境整治,治理历史形成的街市、农贸市场。加强违章建筑、乱搭乱建的源头管控和拆除。规整村中绿化,营造绿荫空间,合理设置微景观、小公园。 涡阳新闻网
在市民关注的公共服务方面,将努力打造“15分钟便利生活圈”,通过盘活村(居)集体闲置资产、鼓励企业参与等方式,建设完善城中村及周边停车库(场)、智能信报箱、物业用房、适老化和无障碍设施、车辆充电设施、文化休闲设施、体育健身设施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,增设养老、托育、社区食堂、家政保洁、便利店、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社区生活服务设施。
同时,探索将城中村范围内的市容卫生、道路养护、绿化保洁、路灯管养、公共停车管理等“市政物业”委托专业经营单位实施物业管理,探索形成规模化、市场化、产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。
探索城中村产业融合发展 张家口新闻网
《行动方案》将加大“产业提升”力度,探索农村集体发展用地项目合作开发新模式,培育集体经济强村。探索城中村产业融合发展,挖掘文化、旅游、产业资源,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。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,打造创新创业样板。鼓励和引导村集体引入专业化、规模化租赁企业等社会资本,对城中村租赁住房和经营性资产进行统一包租运营。推动民宿行业稳健规范发展。
同时,加强文化传承,挖掘和保护村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,保留村庄记忆,保护历史文脉,形成特质形象和符号,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业发展。
在社会治理方面,完善“区-镇(街)-村(居)-村民小组”四级城中村基层管理机制。以镇(街)村(居)为主,推动部门赋能,探索网格管理员、城管协查员、安全生产监管员、党建指导员等“多员一体”,建立扁平化的社区治理体系。构建智慧社区加强“智慧管理”,《行动方案》将推进城市大脑建设,实现系统互通和数据共享,汇聚各级服务管理资源,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网格化数据标准,搭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大数据平台。 滁州新闻网
完善城中村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、5G基础设施、社区治理信息化设施,构建设施智能、服务便捷、管理精细、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。